“钢铁粮仓”的转型之路(工业旅游)
湖北黄石,一座因矿而兴的城市。3000余年的青铜冶炼史,1700多年的铁矿采掘冶炼史,近代以来建立的大冶铁矿更是被誉为共和国的“钢铁粮仓”。而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原址,便是大冶铁矿所在地。如今,这里已是一个草木葱茏、游人如织的国家4A级景区,成了黄石工业历史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在原址上造景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走进公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亚洲第一天坑”(图⑥,资料图片)——坑口面积108万平方米、最大垂直落差444米的巨型矿坑。实际上,这是一座人工形成的矿坑。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曾经是三座连绵起伏的铁矿山,被称为华中地区的“钢铁粮仓”。经过40多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高山被挖成了深坑。
如今,矿坑成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标志性的景点。“我们以矿坑+旅游为发展路径,将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集钢铁文化体验、工业观光体验、科普研学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钢铁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介绍,依托矿坑的核心景观和险峻地势,景区正在着力打造“高空转椅”“悬崖秋千”等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在高空俯瞰天坑全景;同时依托矿车隧道资源,打造“时光隧道”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全景天幕技术,融入矿山天坑、万里星空、矿车历险等元素,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地底采矿的全过程。
在开发中保护
对巨型矿坑的处理,一度意见分歧。曾有专家提出,将该矿坑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提议一出,许多人立即表示反对:“珍贵的工业遗产不能丢进垃圾堆!”彼时,虽然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已转井下开采,但周边仍有不少还在生产的工厂和车间。“与其费力修补这道巨大的地表‘伤疤’,不如让它作为一段提醒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记忆保留下来。”矿山人利用废弃的矿坑、工业遗址和周边的生产车间,先后建成了“亚洲第一天坑”、大冶铁矿博物馆等工业旅游点。
为了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冶铁矿的地质技术人员不定期对公园内露天采坑、硬岩复垦基地等遗址进行检查和监测,有效保护高陡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大冶铁矿每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天坑排水,保护天坑的原址原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道路实现了硬化、彩化、绿化。
在石头上种树
大冶铁矿人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创举”——石头上种树。“我们把山上开采出的铁矿石源源不断地送进武钢高炉,又把采矿产生的岩石运到周围洼地。”70岁的大冶铁矿退休职工巫东明说,大冶铁矿从1958年重建开采以来,剥离产生的废石堆积成山,达3.7亿吨,绵延十几公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石每年组织干部职工数万人到废石山种植刺槐,每年投入资金达数千万元。经过几十年努力,在废石场上种出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复垦率达91%,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图⑦,资料图片)。
如今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已被列入“全国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阎红勇说,今后矿山公园还将不断加大生态治理投入和生态景观改造力度,让昔日的矿山变成美丽花园、采场变成生态工业旅游景观、采场设备变成游客体验观光的景点。
本报记者 范昊天
深圳特区45周年|成就万亿数字产业,谁在为深圳提供加速度?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从1980年蛇口工业区响起“开山第一炮”,到如今成为全球公认的“创新之都”,...(9014)人阅读时间:2025-08-28《财富》中国科技50强发布,大湾区15家企业入围占3成
近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入围,占据榜单30%席位,且有4家企业位于榜单前十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荣膺榜首,展现出了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强劲实力。 ...(17702)人阅读时间:2025-08-27深圳创新“四姐妹”,凭什么是这四家企业?
这四家企业正用30万科研军团、3000亿研发投入、5万件核心专利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密码。 关联内容 解码深圳创新“四姐妹” 从“钱学森之问”到&ld...(17752)人阅读时间:2025-08-20破百亿!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今天(8月18日) 2025年暑期档(6~8月) 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 《长安的荔枝》 分列前三位 今年...(94)人阅读时间:2025-08-18开渔节里的广东智慧:芯动力赋能,装备助“耕海”
开渔节里的广东智慧:芯动力赋能,装备助“耕海”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阳江报道 &...(9207)人阅读时间: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