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翻越贫困大山
本报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1个多月前,随着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宁夏终于翻越了压在头上千百年的贫困大山。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近年来,我们创新扶贫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向贫困发起了总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告诉记者。
产业是脱贫的基石,然而西海固在发展扶贫产业上也走过一段弯路。“马铃薯曾经是西海固种植面积最大的脱贫产业,被称为‘金蛋蛋’。但马铃薯市场日趋饱和,价格也不稳定。”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王学军介绍,近几年,固原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脱贫产业发展思路,各县区聚焦市场需求和脱贫效率,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草畜、冷凉蔬菜、小杂粮等经济效益好的产业规模。
在种植业、养殖业、劳务产业的强力驱动下,西海固脱贫驶上快车道,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变化。目前,固原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万元,是1983年93元的115倍、2012年4691元的2.27倍。
随着移民搬迁规模越来越大,2017年固原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发展种植1棵树、1根草、1束苗、1朵花的四大种植产业,把生态建设与脱贫富民紧密结合,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实现山绿与民富双赢,使生态建设成为固原亮丽的名片。
“为了支持扶贫产业发展,我们还进行了不少创新探索。”固原市扶贫办主任陈宇青介绍,如“南引泾河水,北调黄河水”,彻底打破了固原市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创建“四个一”金融扶贫机制,通过“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财政+金融+产业”的金融扶贫模式,破解群众贷款难、担保难、风险高难题;创新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培强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壮大致富带头人,把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和市场力量有机结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多年来闽宁对口帮扶为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创造了成功的经验,西海固脱贫也不能不谈闽宁协作。原州区的干部群众不会忘记,是闽商林水英带领他们运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将这里的冷凉蔬菜销售到东南沿海城市;泾源县的干部群众记得,是闽商黄水海把他在厦门的户外纺织用品企业搬迁到六盘山脚下的香水镇;隆德县的扶贫车间女工感谢闽商潘文贤将她们制作的人造花出口到欧美、东南亚地区……
24年来,福建累计援助固原市各类资金12.94亿元,扶持建立了西吉、隆德闽宁产业园区,扶持建设126个村级闽宁扶贫车间,援建闽宁示范新村158个,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8所,先后派出11批114名干部、20批489名教师医生支援固原建设……陈宇青感慨:“多年来闽宁协作带来了资金、技术、市场和先进的理念,给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报记者 拓兆兵 许 凌
深圳特区45周年|成就万亿数字产业,谁在为深圳提供加速度?
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5周年。从1980年蛇口工业区响起“开山第一炮”,到如今成为全球公认的“创新之都”,...(9014)人阅读时间:2025-08-28《财富》中国科技50强发布,大湾区15家企业入围占3成
近日,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入围,占据榜单30%席位,且有4家企业位于榜单前十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荣膺榜首,展现出了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强劲实力。 ...(17702)人阅读时间:2025-08-27深圳创新“四姐妹”,凭什么是这四家企业?
这四家企业正用30万科研军团、3000亿研发投入、5万件核心专利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密码。 关联内容 解码深圳创新“四姐妹” 从“钱学森之问”到&ld...(17752)人阅读时间:2025-08-20破百亿!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今天(8月18日) 2025年暑期档(6~8月) 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 《长安的荔枝》 分列前三位 今年...(94)人阅读时间:2025-08-18开渔节里的广东智慧:芯动力赋能,装备助“耕海”
开渔节里的广东智慧:芯动力赋能,装备助“耕海”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 阳江报道 &...(9207)人阅读时间: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