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写意的江南水乡画作,到探索“天地为师”博大心性的大型山水组画《自然颂歌》,著名海派中国画艺术家张复兴秉持“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不断深入祖国的山水田野,研创海派花鸟、城市山水和水墨镜像等新系列。他在创作中大胆吸收当代艺术的时代元素,形成了线面结合、墨色融合的独特风格。

在上海国际传媒港CMG融媒影城举行的张复兴新作展上,从“大美山川”“诗意水乡”到“缤纷花野”“水墨镜像”,60幅新作诠释了张复兴的创作历程。
1967年,17岁的张复兴被分到上海青浦的砖瓦厂,当上了一名装窑工。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的明媚景致,抚平了他内心的郁闷和迷茫。画画,成为他从现实走向诗意的桥梁。

1976年,张复兴考入上海美术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为了报社的一名美术编辑。他学习林风眠、吴冠中等前辈的创新意识,在江南水乡中注入写意元素。这种融合中西的画风,刚开始也受到了不少质疑。给张复兴信心的,是当时的几位海派大家。在第八届全国美展上,已是名家的程十发,不肯在自己的画作前接受采访,而以一个不认识的画家的作品为背景。这幅画,正是张复兴的《江南水乡》。
此后,张复兴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美展,并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似水流年》画展。就在画作受到认可时,张复兴却一步跨出了江南水乡,转向传统中国画很少涉及的领域——西部的大山大水。

海派中国画艺术家 张复兴: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第二,自己一直有个心愿的,如何在21世纪新世纪里面,我们来探索一个海派山水画新的趋势。
张复兴的童年曾在贵州小镇上生活,“开门见山”的印象一直难忘。2002年,张复兴甚至辞去了报社领导的工作,到西部跋山涉水,一画就是十年,但却总不满意,直到自己在飞机上鸟瞰天山的一个瞬间。
张复兴:正好是太阳升起的时候,雪山它是一片金黄色的,背光的地方又是深不可测,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采取俯视的角度?现代的科技,现代的交通,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运用这个条件来画我们古人从来没画过的角度?
从此,张复兴大胆突破传统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的程式,以一种俯视的构图来展示山的精神,形成了“大写意+浓墨重彩”的山水新风。他还着重表现前人较少表现的题材,如冰川、雪山。

以大自然为参照,张复兴将阳光提升为色彩,将山谷的投影提升为写意的笔墨,他还摸索出一套中国画色彩运用的方法:以墨破色,以色破墨,色墨相融;通过挥洒自如地书写,在纸上产生意想不到的韵味。
十年里,张复兴创作了百幅大型山水组画《自然颂歌》,2017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复兴将西方的新表现主义融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将山川赋予自己的情感,转化为纯粹的抽象表达。

从具象的“看山是山”,到抽象的“看山不是山”,站在张复兴的新作前,依稀可感可见崇敬天地和家国情怀,于是看山还是山,那就是大国江山。
对张复兴来说,如何用中国传统的、不确定性强的笔墨宣纸,描绘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三个“课题”:城市山水。
张复兴说,画画一直是自己的精神支点。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站在世界的高度,探寻21世纪的新山水气象,这种跋涉不会停止,因为山在那边。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103岁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21715)人阅读时间:2025-10-18
汤有祥让8万农家孩子走出大山——总台推出两集纪录片《星火燃梦途》
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浙北山区的安吉县虽自然资源丰富,却交通闭塞,教育资源匮乏,每年都有大量的初中生毕业后就再没有机会读书,那些原本心怀梦想的孩子就此不得不放弃学业,另谋出路。而如今,这里的学生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校...(17711)人阅读时间:2025-10-18
“红色医生”柯麟往事:一部秘密营救文化界名人的澳门抗战史
时至今日,柯麟的铜像仍静静矗立在澳门镜湖医院的镜湖历史纪念馆内。“我们非常重视这些精神财富,希望能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该院常务副院长李鹏斌向南都N视频记者说道。 抗战时期,澳门凭借特...(26608)人阅读时间:2025-10-14
白天打工,晚上打球!这群女生太飒了
十五运会将于11月9日 在广州启幕 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热 体育的光芒 从不专属于赛场的聚光灯下 它更闪耀在清晨的公园 街角的球场、身边的健身房 …&he...(9973)人阅读时间:2025-10-10
在深中通道,这三位司机的行为被拍下了!
超级英雄不一定穿披风 也可能开的是粤牌车 10月3日14时09分 深中通道路网调度中心监控员 通过事件检测系统 发现一辆粤Q牌小车异常停靠在 深圳往中山方向 隧道出口...(18854)人阅读时间: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