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12月28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8日从解读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不就城论城、不就农言农,而是突出“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据了解,成都具有“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特征,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达91%,近年来,成都在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正在加快构建。但目前成都还存在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充分、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决定》明确了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决定》提出要坚持城乡一体发展,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科学划定场镇单元、村级单元、特别地区单元,统筹编制城乡各级各类规划,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在推进功能融合提质方面,《决定》提出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分类明确县城、中心镇、乡村发展定位,以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城乡错位互补、双向赋能、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
在推进产业融合共兴方面,《决定》坚持产业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研究提出了实施现代都市农业建圈强链,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资源跨界配置和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都人才总量达622万、居全国第4位,但农村专业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仅2%,新型职业农民仅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2.1%,总体上人才数量还不够多、集成效应还不够大。《决定》提出推进“人才融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建强乡村振兴人才矩阵,完善城乡人才双向流动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城乡发展支撑。
在推进文化融合发展方面,《决定》从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部署,扎实推动全域文化繁荣共兴,在促进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更加注重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富足。
此外,《决定》还着重强调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脉,提出持续发扬天府农耕文明,利用好蜀锦蜀绣、川剧艺术、竹编漆器等乡村非遗,努力重现川西平原人文风情与乡愁记忆。
在推进创新融合赋能方面,《决定》强调“创新融合”,聚焦“人、地、钱”等作出部署,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双向流动、高效配置,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活力。
成都农村是典型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式,服务和管理好427万乡村常住人口,面临较大压力和难度。《决定》还提出推进治理融合聚力,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微网实格”与智慧蓉城双向赋能,筑牢城乡安全底线,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着力构建和美和睦的善治新格局。(完)
时政微观察丨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5月19日,正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洛阳龙门石窟,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9377)人阅读时间:2025-05-21时政微调查丨雕刻·时光
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了龙门石窟。千年汤汤的伊河之水与缄默不语的大佛,共同滋养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当我们静下心来,就能听到它们一直在诉说,诉...(9351)人阅读时间:2025-05-21时政微纪录丨奋进中原——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纪实
视频:时政微纪录丨奋进中原——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纪实 黄河奔涌,滋养出沃野千里的河南大地 5月19日到20日 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调研 从智能工厂生产线到文化遗产...(9326)人阅读时间:2025-05-21时政现场说丨聚焦先进“智”造 “转动”产业链条
2025年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当地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 视频:时政现场说丨聚焦先...(9322)人阅读时间:2025-05-21时政新闻眼丨再赴河南考察,习近平为何强调这两个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命题。他曾指出,要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 ...(9325)人阅读时间: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