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月30日电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古生态研究组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相关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青藏高原北部生长是驱动中国东南部植被和植物多样性转变的关键因子。
在古近纪,中国分布着一条横贯东西的干旱带。而如今,以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和山茶科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亚洲东部,以江南水乡为典型代表:气候比较温和湿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高。这种气候环境及相应的植被和植物多样性是何时形成、如何形成?是否和青藏高原的生长相关?其驱动机制还不明确。
研究人员基于晚渐新世古地理数据对青藏高原不同地块的隆升进行古气候数值模拟,将古气候模拟的结果运用到植被和植物多样性模拟中,并与收集、整理的大量植物化石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隆升情景下,植被和植物多样性模型所得到的结果与化石记录最为吻合。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从古近纪到新近纪的隆升增强东亚季风气候系统,驱动东亚植被从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并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冬季降雨量的增加,是驱动植被和植物多样性变化的最重要因素。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改变东亚季风及驱动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间接支持青藏高原东北向生长的理论。
这项研究是首次利用新的植物多样性模型(Jedi-DGVM)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多样性进行模拟,同时也是古生物与数值模拟交叉学科进行的一次创新研究。与前人的研究相比较,这一研究首次揭示青藏高原北部生长是驱动中国东南部植被和植物多样性转变的关键因子。
另外,该研究还得出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结论。之前的大量研究都表明青藏高原隆升会导致东亚冬季风增强。该研究则发现中国东南部的冬季风反而因为青藏高原的生长而减弱,冬季降雨量增加,这也是驱动该地区的植被和植物多样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完)
时政微观察丨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旌旗招展,红色潮涌。 这是一个重要且光荣的日子,是全人类共...(9087)人阅读时间:2025-09-05国际锐评丨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这场阅兵式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对和平发展的坚定承诺,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潜力”“阅兵活动旨在表明,中国是全球...(9066)人阅读时间:2025-09-05国际锐评|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9月3日,一个值得全人类铭记的伟大纪念日。中国以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与全世界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共创未来。 ...(9073)人阅读时间:2025-09-05焦点访谈丨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焦点访谈丨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们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9814)人阅读时间:2025-09-05新闻1+1丨九三阅兵,我们表达了什么?
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不仅是一场非常庄严的国家级的纪念大会,同时也是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会。《新...(9064)人阅读时间: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