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中国  >> 查看详情

(有片)科技馆里的量子纠缠与世界版图的传媒方阵共振

时间:2025-10-31 16:14:59人气:15669来源: 欧中之声

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走进深圳顶流地标“宇宙飞船”
 

    欧中之声讯|10月30日下午,由香港商报组织的"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活动走进深圳科学技术馆。作为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科学技术馆自2025年5月1日开馆以来,仅用5个多月时间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造了科技馆领域的"深圳速度",成为全国科普界瞩目的"现象级"地标。来自五大洲30余家华文媒体的社长、总编辑一行深入探访这座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参观体验了馆内四大常设展厅、天象厅及特效影院等核心设施,并对深圳在科技创新与科普融合领域的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更通过国际媒体视角,向世界展示深圳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领域的卓越成就。

视频:活动现场

11  

扎哈设计飞船造型,让科技成为“未来建筑美学地标”

      深圳科学技术馆建筑本身极具未来感的飞船造型就已经是“最震撼展品”,每一处设计均呼应着人类对未来科技的探索精神。一经到达,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们远远就已经举行手机、相机对着场馆建筑拍个不停。

      深圳科学技术馆坐落于光明科学城核心位置,建设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场馆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其标志性的U型飞船造型与深灰色金属外衣,在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勾勒出极具未来感的城市地标。建筑西侧延伸的动感户外露台如“舷窗平台”,既承载展厅功能延伸,又让观众可俯瞰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致。38米超高中庭被设计为“飞船核心舱”,通过悬浮展厅、玻璃幕墙与数字孪生工艺的毫米级建造精度,将“科技、生态、艺术”理念贯穿于每个空间细节。

台湾

      台湾《南华报》社长赖连金表示,与台湾已有约20年历史的科学馆相比,深圳科学技术馆的规模更大、设施更新,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态势。馆内动线设计流畅,从“你好,世界!”序厅到“宇宙探源”展厅,每一步都充满节奏感,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他在日本生活多年,也参观过欧美多国科技馆,深圳馆的体验丝毫不逊色。

      他特别强调建筑设计的震撼力:“由扎哈·哈迪德事务所打造的飞船造型很酷。若一座没有这样的科学地标,难免显得‘老态龙钟’。深圳通过这座科技馆,不仅提升了城市科学感,更在下一代教育上抢占了先机。”

88

科学如此好玩,八成可供深度沉浸式体验

      作为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深圳科学技术馆具备“主题前沿、展项领先、科教多元、建筑科幻、运营创新”五大亮点。更以“科学如此好玩”为核心目标,构建“天天有体验、周周有更新、月月有主题”的科普教育体系。自今年五一开馆以来,已累计开展科普活动4400余场,涵盖人工智能辩论赛、国防科普路演、未来科技运动会等多元形式。

33

      该馆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展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展示主线,致力于打造全球首家数字文明科技馆。馆内设有四大常设展厅,950个创新展项,数量在国内科技馆处于领先位置,其中80%的展项可供深度沉浸式体验。

111

      美国《美中头条》社长谢忠认为,馆内可互动的科技展项数量惊人且均为前沿成果。例如与人工智能乒乓球机器人对战、和AI足球机器人竞技等项目,既充满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

44

      谢忠表示:“这种‘教育+互动’的融合模式,让科技馆真正成为跨越年龄层的学习平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能在此收获科技启蒙与认知提升,我多次到访深圳,此次参观是全新发现。这座科技馆是全球科普教育的典范。”

22

      澳大利亚财视澳洲社长詹龙金赞叹到:“此馆全方位展示了从原始技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科技水准,了解到科技的飞跃历程。在馆里体验到机器人,AI,低空经济无人机各种最新科技产品。更可以与机器人互动打兵乓球,踢足球,体验各种玩法。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科技水平更是全国领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可以说是科技发展上的竞争,很有信心深圳科技可以带领我们中国在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

131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科技馆!”美国《中华商报》社长苏子涵发出了由衷赞叹。“走进这座刚开馆半年的深圳科学技术馆令我十分震撼,馆内用各种现代高科技的方式和展品,来讲述现代科技的来世今生,太棒了!”

66

      “馆实在太大了,今天时间有限,意犹未尽。我正预约下一个时间待上整整一天。”奋韩网(奋斗在韩国)副总编辑张达鑫兴奋不已。

99

        作为活动的收关之站,深圳科技馆的惊艳为社长总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新加坡《亚洲经济报》社长吕於蓉在其《香江鹏城情——贺香港商报组织2025世界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辑深圳行圆满成功》一文中写道:“ 当科技馆里的量子纠缠 与文字方阵共振 我们以并肩齐进的步伐 在世界版图刻下传播的标地。”(记者:黄凤鸣、陈彦洁)

最新文章